探究與實作
-探究學習內容(----為實作學習內容)
--1. 發現問題:基於好奇、求知或需要,觀察生活周遭和外在世界的現象,察覺可探究的問題,進而蒐集整理所需的資訊, 釐清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,預測可能的結果,提出想法、假說或模型。
---1-1 觀察現象
----1-1-1 從日常經驗、學習活動、自然環境、書刊或網路媒體等,進行多方觀察。
----1-1-2 運用感官或儀器辨識物體和現象的特性。
----1-1-3 依據時間或空間的不同以觀察物體和現象的變化。
----1-1-4 推測所觀察現象的可能成因。
---1-2 蒐集資訊
----1-2-1 利用報紙、圖書、網路與媒體蒐集相關資訊,並判斷資訊來源的可靠性。
----1-2-2 閱讀與理解資訊內容。
----1-2-3 整理並提取適當的資訊。
---1-3 形成或訂定問題
----1-3-1 依據觀察所得,經由蒐集資訊、閱讀和討論等過程,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。
----1-3-2 當有多個問題同時存在時,能分辨並選擇優先重要之問題。
---1-4 提出可驗證的觀點
----1-4-1 依據選定的問題提出想法、假說或模型。
--2. 規劃與研究:根據提出的問題,擬定研究計畫和進度。辨明影響結果的變因,選擇或設計適當的工具或儀器觀測,以獲得有效的資料數據,或根據預期目標並經由測試結果檢視最佳化條件。
---2-1 尋找變因或條件
----2-1-1 判定與研究問題相關的影響因素,並分析因素間的關係。
----2-1-2 合理的預測探究的可能結果。
---2-2 擬定研究計畫
----2-2-1 依據所提出的問題,計劃適當的方法、材料、設備與流程。
----2-2-2 應用或組裝合適的器材與儀器。
---2-3 收集資料數據
----2-3-1 正確且安全的操作器材設備。
----2-3-2 設計適當的紀錄格式並詳實記錄。
----2-3-3 有系統性的收集定性或定量的資料數據或檢視最佳化條件。
--3. 論證與建模:分析資料數據以提出科學主張或結論、發現新知或找出解決方案。發展模型以呈現或預測各因素之間的關係。檢核資料數據與其他研究結果的異同,以提高結果的可信度,並察覺探究的限制。
---3-1 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
----3-1-1 使用資訊與數學等方法,有效整理資料數據。
----3-1-2 依據整理後的資料數據,製作圖表。
----3-1-3 由探究過程所得的資料數據,整理出規則,提出分析結果與相關證據。
----3-1-4 比較自己、同學與其他相關的資訊或證據的合理性與正確性。
---3-2 解釋和推理
----3-2-1 由資料數據的變化趨勢,看出其蘊含的意義。
----3-2-2 由資料數據顯示的相關性,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。
----3-2-3 根據探究結果形成解釋。
---3-3 提出結論或解決方案
----3-3-1 由探究所得的解釋形成論點。
----3-3-2 依據證據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。
----3-3-3 由探究結果形成結論、新的概念或問題。
----3-3-4 檢核自己、同學的結論與其他相關的資訊或證據的異同。
---3-4 建立模型
----3-4-1 嘗試由探究結果建立合理模型以描述所觀察的現象。
----3-4-2 察覺模型的侷限性。
--4. 表達與分享:運用適當的溝通工具呈現重要發現,與他人分享科學新知與想法,推廣個人或團隊的研究成果。
---4-1 表達與溝通
----4-1-4 適當利用口語、文字、圖像、影音或實物等表達方式,呈現自己或理解他人的探究過程與成果。
----4-1-2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、符號或模型,呈現自己或理解他人的探究過程與成果。
----4-1-3 有條理且具科學性的陳述探究成果。
----4-1-4 運用各種資源與他人分享科學資訊。
---4-2 合作與討論
----4-2-1 傾聽他人的報告,並能提出具體的意見或建議。
----4-2-2 評估同學的探究過程、結果或模型的優點和限制,並提出合理的疑問或提出改善方案。
---4-3 評價與省思
----4-3-1 反思探究成果的應用性、限制性及改進之處。
----4-3-2 對各類科學資訊進行評估與判斷,審慎檢視其真實性與可信度。
----4-3-3 體驗科學探究重視實作經驗證據的使用、合乎邏輯的推論,以及探究結果的再現性。
----4-3-4 了解科學知識是人們理解現象的一種解釋,但不是唯一的解釋。